王小龙回忆一下原时空的历史细节。
万历二十四年,紫禁城大火,乾清宫、坤宁宫被焚毁。这两个宫殿不仅是皇帝和皇后居所,还是大明皇朝权力和威仪的象征。但已被“三大征”掏空腰包的朝廷却拿不出钱来修葺,
阁臣张位提出了一个开源建议,征矿税以补国库不足。已被窘迫财政折腾的焦头烂额的朝廷和明神宗欣然同意,不过在怎么“收”这个问题上,神宗做出了错误选择。
和朝堂斗争了十多年的皇帝,不愿意在新财源上受制于外朝部司。所以他想通过宦官把钱直接收进自己的内帑,但这也为矿税带来三个原生问题。
首先,开矿征税是个高技术工作,宦官在技术能力不足的情况下,为完成政绩只能改为以强权搜刮弱势平民。
其次,这种直接任用“私人”的做法,皇帝虽然是利索了,但开矿征税过程也和监察系统脱节。皇帝只知道上缴了多少税款,很难知道何处征收以及实际征收多少。这就为营私舞弊留下了足够的空间,税使们搜刮起来更加肆无忌惮,也更易激起民愤、民变。
最后,朝廷行政系统被排斥在矿税之外。各级官员不仅不会配合矿税的相关活动,还会主动回避以免“惹祸上身”。这让直接空降到地方的矿税使,缺乏展开活动的必要人才、人力,更难正常开矿征税,也更难纠正征税过程中的问题。
当时,宦官高淮征税辽东,其党廖国泰虐民,万历二十八年,激起民变,高淮遂诬逮诸生数十人,山东巡按杨宏科上疏申救,请求释放诸生。万历二十九年八月,又诬劾辽东总兵马林,致前屯卫(辽宁开原东北)、金州(辽宁锦州)、松山等地戍军哗噪。他奔逃回京,诿过给同知王邦才、参将李获阳,不久李获阳死狱中。后由蓟辽总督蹇达上疏揭发,万历三十六年被召回京师。
但在这个异时空,历史大致上走向相似但不尽相同,因为成祖没有了,藩王没有被养猪,万历这个年号虽然仍有,但却没有原历史上这个不上朝的皇帝。也没有万历帝的三大征,兼有文修武德的大明也没有海禁,跟日出国小日子关系过得很好,小日子的幕府直把南京朝廷当成了前宋的延续正统来朝拜,中日朝鲜之役也没有原历史上打了七年那么久,虽然倭军仍然在朝鲜带路党叛逆者入朝,口号也不是「假道入唐」,而是为朝鲜平乱党立新君,但很快便在李成梁带领大明和女真援军入朝干涉后再和谈解决了。双方才打了两三年便和谈了。利益分配一下之后,倭军便在大明干涉军及幕府的退兵令下退回日出国了。
这里面,大明皇帝可是出了力的,这位爱好和亲的好皇帝,学了大宋皇帝般纳了几个日出国宗室公主为妃,联姻之下,没有什么是不能好好谈的。
苗疆土司杨应龙的叛乱也没有发生,当年倭寇丰臣秀吉进犯朝鲜,杨应龙请求献金赎罪并带兵征倭,朝廷允准了。后杨应龙战死于朝鲜,这便一切没事了。如此这般便又少了一大征。
大明皇帝真正在打了的两大征,还是中日朝鲜之役与北鞑在蒙古人哱拜叛乱的宁夏之役。但宁夏之役这一仗,却被一个疑似穿越者将军出手,一个斩首战便快速摆平了。
而且因为这个时空大明的京师不在北京,所以南京的紫禁城没有大火,燕王家的小家小火,朝廷也不会大动作去征全国矿税,所以难怪没有这个高淮乱辽。
这个市井无赖出身的高淮,能不能进燕王府当太监都是个谜呢!
王小龙惊觉自己又摆了乌龙。
「还有,之前那位辽东总兵李总兵有没有养寇自重?」王小龙岔开话题,干脆不解释了。
「王少保说的是两度任职辽东总兵的李成梁?」
王小龙点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