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32章
这一日,洪武大帝在黄昏时分将朱标与朱雄英请到了景山上,准备说出埋藏在心中许久的心事。
看着脚下层出不穷的宫阁殿宇及错落有致的房屋,远处的山峦,洪武大帝背对着朱标与朱雄英说道:“许久了,这件事情搁咱心里许久了,今天将你们请到这里,就是想告知你们,希望你们能答应咱的要求。”
朱标不知洪武大帝喉咙里卖的什么药,脱口说道:“父皇请说,如果儿臣做得到一定会尽全力。”
洪武大帝转过身来,看着朱标与朱雄英说道:“咱的要求是等到咱某天驾崩以后,让那些没有生过孩子的妃嫔殉葬。”
殉葬?
朱雄英大吃一惊。
无论如何,也想不到洪武大帝竟然有这样的想法。
朱标正准备开口说话时,朱雄英问道:“皇爷爷,您为何要让那些娘娘殉葬呢。”
洪武大帝流露出一抹悲伤说道:“咱怕孤独。。。。。。”
自宋元以来,程朱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潮,倡导“存天理,灭人欲”“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”,强化了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封建礼教。
对女性的贞、节、烈有病态追求。
洪武大帝建立明朝后,这种观念也影响了他对女性的看法。
他认为让妃嫔殉葬是一种对“贞节”的践行,符合大明此时的社会道德观念。
还有一种说法就是,通过殉葬巩固皇权,清除潜在威胁。
洪武大帝认为妃嫔在皇帝死后可能会对新皇帝构成威胁,比如与新皇帝的妃嫔争宠,或者与藩王勾结等。
让她们殉葬可以消除这些潜在隐患,延续其“阴间统治”的迷信观念,确保自己在死后也能掌控后宫,维护皇权的稳定。
最后一种理由是洪武大帝受“事死如事生”观念的影响,认为妃嫔在生前侍奉皇帝,死后也应该继续陪伴皇帝,为皇帝在阴间服务。
这是一种对传统丧葬观念的延续和强化。
朱雄英轻声说道:“皇爷爷可知兵马俑?”
洪武大帝大惑不解的问道:“何谓兵马俑?”
“就是以人佣代替活人殉葬。”
看着洪武大帝大惑不解的样子,朱雄英继续说道:“若是皇爷爷怕孤苦,孙儿建议在您的陵寝前方埋葬一只兵马俑大军。”
“兵马俑大军?”
“是的,兵马俑以真人模样筑成,灌之于水泥,表面用彩绘勾勒,可保千年不腐,到时候皇爷爷有上千的兵马俑护佑,便是到了地府,也有大军保护,何其壮哉。”
“兵马俑的种类繁多,包括步兵、骑兵、车兵,神机营,弩兵等不同的兵种。每个兵种都有其独特的造型和装备,如步兵手持长矛、盾牌,骑兵骑在陶马上,威风凛凛,车兵则驾驭着战车,准备冲锋陷阵。此外,兵马俑还包括将军俑、武士俑、跪射俑等多种类型。”
朱雄英的话落下以后,朱标脱口说道:“父皇,英儿这个提议不错,这些兵马俑必将护佑您千年甚至是万年。”
“您功勋卓著,一统天下,用那么多泥人泥马的军队形势来陪葬,是为了显示您兼并群雄,统一天下的功绩。自古以来讲究视死如生,认为人死后会有另外一个世界,如果把死人生前的一切带到地下,他在阴世间的生活会与生前一样,若是让活人殉葬,过上几年会成化为尘土,而修建兵马俑,他们会永久的屹立在您的陵寝前,这些陶制兵马俑就是您的护卫者。”
听着朱雄英这番话,洪武大帝脱口问道:“那制作多少兵马俑合适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