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中文网

第三中文网>大明:我爷爷朱元璋 > 第2134章(第1页)

第2134章(第1页)

第2134章

正阳门的城楼最是气派。

原本挂着“北平城”匾额的地方,现在被两串足有丈高的花球遮了大半——底下是深紫色的牡丹。

层层叠叠像堆着的锦缎,上头是浅粉色的玫瑰,花瓣软乎乎的,风一吹就轻轻晃,花瓣上的露水掉下来,砸在底下看热闹的孩童手心里,凉丝丝的。

城门两侧的石柱更绝,被花匠们用细铁丝缠了花藤,绿藤缠着朱红的柱子往上爬,每隔三尺就缀一朵半开的白牡丹。

远远望去,像两根从土里长出来的花树,连路过的老嬷嬷都忍不住念叨:“活了大半辈子,没见过柱子能开花的。”

往城里走,长街两侧的屋檐下更热闹。

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被统一挂上了花束——不是寻常人家结婚用的红纸包花,而是实打实的鲜花。

牡丹居多,有大红的“状元红”,花瓣厚实得像绒布,有粉白的“玉楼春”,花瓣薄得能透光,还有些稀罕品种,花瓣边缘是红的,中间是黄的,被街坊们叫做“富贵花”。

花束底下还坠着红绸,风一吹,红绸带着花影在青石板上晃,连走路都像踩在花影里。

最妙的是沿街的商铺。

绸缎庄的伙计把一匹匹红绫搭在门框上,绫子垂下来,刚好接住从二楼窗口垂落的玫瑰藤。

酒楼的掌柜聪明,在门口摆了两排大缸,缸里插满了半开的牡丹,客人进门时衣襟都能蹭上花香。

连药铺都应景,把平时晒药材的竹匾收了,换上几束浅黄的玫瑰,掌柜的站在门口拱手:“借太子的喜气,今儿抓药不收诊金!”

花多到什么地步?

有个挑着担子卖豆腐脑的老汉,刚走到街角,就被巡逻的衙役叫住:“老哥,你这担子太素净了。”

说着递过来两朵剪下来的红玫瑰,“插在你的竹筐上——太子看见,说不定赏你块喜糖。”

老汉乐呵呵地接了,把玫瑰插在装碗筷的竹筒里,走一路,玫瑰香混着豆腐脑的热气,引得半条街的孩子跟着跑。

巳时三刻,远处传来了锣鼓声。

密密麻麻的人群一下子安静了,接着又爆发出更大的喧哗。

“来了来了!”不知是谁喊了一声,孩子们像泥鳅一样钻到最前面,大人们则踮着脚,把脖子伸得老长,仿佛是长颈鹿一般。

最先过来的是仪仗队。

成百个穿着红袍的官差举着“肃静”“回避”的牌子。

牌子边缘缠了红绸,红绸上还别着几朵小玫瑰。

他们走得很慢,每一步都踩在鼓点上,腰间的玉佩叮当作响,混着花香飘过来,连空气都变得软乎乎的。

仪仗队后面,是抬着花篮的童子。

成百个梳着总角的孩子,穿着藕荷色的袄子,每人手里一个竹篮,篮子里装着刚剪下来的玫瑰花瓣。

他们走几步就撒一把,粉的、红的、白的花瓣落在青石板上,很快铺成了一条花路。

有个童子没拿稳篮子,花瓣撒了自己一身,引得周围一阵笑,他红着脸抿着嘴,却把剩下的花瓣撒得更欢了。

再往后,就是太子朱雄英的仪仗了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