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了华志国的鼓励,向南的劲头也足了。
他跟华志国说的没有任何虚言,招商引资确实是一个很专业的事情,指望临阵磨枪的那帮招商人员,在目前这种全国招商的氛围中想要有所建树确实很难,所以委托职业的招商团队,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于是向南立即开始搜集各方面的资料,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,写了一份可行性报告,亲自送到了华志国的案头。
华志国仔细看了之后,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:“这是个新生事物,首先,从哪里能找到这样的招商团队,其次,如何确定这个招商团队的专业性,第三,会不会形成新生的腐。败,第四,怎么保证招商团队的效率。”
向南在报告里虽然有所解答,但为了报告的精炼,所以说的并不详细,于是口头上补充道:“新生事物倒是谈不上,据我了解,少部分发达地区已经在这么搞了,普通的项目他们是看不在眼里的,目光都放在上市公司和外资上。我也是偶然听一个朋友说起过,他们找的中间人才能引进外资,毕竟不是谁都能接触到那些老外的,这也触发了我的灵感,我了解过,国内有这样的招商团队。”
“至于其专业性,这个好办,可以和第四个问题一起回答,他们是不是专业,主要体现在引进的项目数量和质量方面,在签订协议的时候,数量、质量以及项目的产业是什么、投资额多少、能产生多少利税,这些都会明明白白地白纸黑字,而且,所有的招商经费由他们自行承担,招到一个项目,会根据项目的情况予以兑付款项。”
“腐。败的可能性是有的,但哪个部门不会产生腐。败呢?我的想法是,在签订协议之前,多找些专家进行论证,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酬金,在我、县长、纪委书记、分管工业的副县长四方会审之后才能签订协议,最大程度上杜绝腐。败滋生的可能性。”
华志国考虑了一下,道:“这样吧,报告先放在我这里,过几天上会讨论一下,到时候你亲自阐述你的想法。”
这天,县委副。书记陈亚青来了办公室,向向南汇报了开发区管委会书记、主任和财政局长的人选,说这是孙部长提供过来的,请向南过目。
听了陈亚青的话,向南让他把名单放下,回头有空他看一下。
陈亚青并没有多说什么,连句寒喧的话都没有,便径直离开了。
扫了一眼陈亚青的背影,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了向南的心头。
陈亚青这半个多月中规中矩,并没有显出什么异常来,不过由于其“出身”的问题,向南一直敬而远之。
当然,这不是长久之计,毕竟他是协助自己的工作,让一个人闲着没事,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,也是对颍阳不负责任的体现。
目光放在名单上,向南却是一个名字也没看得进去,他在考虑组织部长孙梅的举动。
从表面上看,孙梅把汇总的名单交到分管人事的副。书记手上,转呈给县委书记,这是一个很规范的程序。
事实上,县委副。书记与组织部长之间,虽然都有人事权,但还真说不上副。书记就分管组织部长了,两人都是县委常委,都是副处,分别只是在于县委副。书记的排名靠前,而且是县委二当家,但自从有了“专职”这两个字以后,这个位置其实是挺尴尬的,手中有没有权,完全取决于县委书记的态度。
关于专职副。书记分工上,只有一条,就是协助县委书记工作,也就是说,县委书记让你协助了你才有协助的资格,不让你协助,你就是个毫无权力的晾晒者。
所以,孙梅只是想通过此举来判断陈亚青在向南心中的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