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过,要想读懂这些古老铭文,可不是什么轻松事。
两人虽然知道这是个大好的机会,做得好说不定就能跟着教授成为其学生,可眼前那满卷如天书般的线条图腾,怎么看都像一团乱麻。
还好,关键时刻同是青阳大学的苏师姐递来一篇文章。
“正巧,最近在《历史前沿》上有篇新论文,应该可以帮你们解决问题。”
两人看了,文章标题很简单直接——《上古遗迹铭文初解》。
这样的题目要么就是作者不懂命题纯粹小白,要么就是底气十足,连包装都不屑于。
初时两人只觉得作者口气太大,可是细细看来,却愈发震惊——文章中竟系统解析了诸多常见铭文的含义与刻画规则,其中不少图案与她们在遗迹中所看到的如出一辙。
真是好东西啊!
两人怀着感激又好奇的心情看了一眼作者署名,居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——
“贺桃?”林悦疑惑道。
“还有……柳笙?”
前一个名字熟悉,可是后一个就很陌生了。
不过也是因为后一个名字,再加上作者并没有写学校,两人莫名松了一口气。
“就是重名而已。”林悦不甚在意。
“哈哈哈,就是啊,吓死了我还以为我们认识的贺桃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来。”
总之,这简直就是瞌睡了送枕头。
两人连忙谢过那位苏师姐,又想请她吃饭答谢,可惜苏师姐总是推说太忙了,也不知道是不是嫌弃,也就作罢,放弃热脸贴冷屁股了。
而靠着这篇文章,她们终于有了些头绪,照着分析,铭文解读的进度明显加快。
两人并下定决心,要以这篇文章为突破口好好钻研,争取在教授面前立下功劳,说不定真能搏个保研名额。
可惜还没来得及汇报成果,驻扎发掘现场的教授们纷纷离开,好像为了准备此次研讨会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这次会议虽说只有少数科学家代表亲临现场,但实则直播连线范围遍及各大研究所,几乎汇聚了全球顶尖的学术资源,可谓前所未有的阵仗。
也是因为导师漏了个口子,所以才会给还在发掘现场的研究员们一个线上会议的参与资格,好观摩学习。
此事机会难得,现在连这些名校出身的同事们都全神贯注地盯着投影,林悦和龙映雪哪里敢显得格格不入?当即也装出一副凝神专注的模样,连笔记本都翻了出来,摆出一副认真学习的架势。
然而盯着光幕,突然看到镜头掠过一张有些熟悉的脸,不由得双双惊叫出声。
这惊呼在原本静谧的地宫观众席中显得格外突兀,引来周围同事们一片不满的侧目。
林悦只能指着投影,结结巴巴地解释:
“我、我、我好像在里面看到了我们的舍友。”
闻言,有人一脸“胡说八道吧”地收回目光,也有人饶有兴趣问:
“舍友?也是本科生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