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反正人家有钱,也不差咱这一点银子,去就去吧。”
王金兰当土匪多年,一向是吃饭不花钱的主儿。
这次可以光明正大地蹭吃蹭喝,哪有不去的道理。
找个客栈,给马添上草料,开了两间客房,三人就朝吴员外家走去。
吴员外家的确阔气,深宅大院,蓝砖蓝瓦,地上铺着青石板。
前后三进院落,家丁兴旺,人口很大。
此时,拜堂环节已过,新娘子早已送入洞房。
吴家人高兴的事情已经办妥。
接下来,是街坊邻居高兴的时刻:吃大席。
未到时辰,上百张桌子已经摆好。
下人们忙忙碌碌开始上菜。
杨伟不是单纯来吃饭的,看到一个老者七十来岁,头发胡须都白了。
看上去文绉绉的,肯定知道不少事。
“老丈,请了。”杨伟搬把凳子靠近老者。
老者回头看了杨伟一眼,眉头紧皱。
片刻功夫,眉头舒展,满脸堆笑说道:
“你不是本地人?”
“老丈好眼力,晚辈是个商人,到处游走,寻求商机。”杨伟笑着,挑起大拇指,夸赞老者眼力好。
“呵呵,并非俺的眼力好,实在是小镇不大,常驻小镇的,俺都能看出来。”老者也笑着说道。
“哦,我走过很多州县,都比不上这里的百姓富裕,这是怎么回事儿?”
杨伟很认真地问道。
“本来这边风调雨顺,庄稼丰收,另外,这是东鲁王的封地,每年大齐皇帝给他大把的俸银。”老者说。
“俸银?那是人家东鲁王的,和咱老百姓有关系吗?”
杨伟十分不解老者的话意思。
“来往的客商都知道,东鲁王是齐明帝的亲弟弟,不只是俸银那么简单,还赏很多呢。东鲁王钱花不完,当然不用咱老百姓交太多的苛捐杂税,这日子不就好起来了嘛。”
老者说完,自顾笑了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