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傅琦同志,石惠同志,这两位是电影局的韩弎坪同志和陈浮生同志,他们说是来找你们的。”
“对对对。”石惠和傅琦听说这两个年轻人就是他们想见的人,赶紧冲工作人员点点头,然后上前一一和陈、韩两人握了握手。
“让两位辛苦跑一趟,实在是不好意思。”
“您客气了。”
“来来来,我们去里面的会议室坐着聊。”
四人转移到会议室没多久,新闻社的一位领导便闻讯赶来,特地向陈浮生和韩弎坪详细介绍了一下傅琦和石惠的履历。
本来的话,韩弎坪肯定是对傅琦和石惠一点都不了解的,陈浮生虽然穿越前听说过两位的名字,但也不是特别的‘熟悉’。
此时听完了领导的介绍,得知这两位竟然还是1967年事件的革命前辈,并且他们还是组织者,顿时肃然起敬。
当然,他们接下来的话题,主要还是聊电影,聊《斗牛》。
“听说当初你们的这部电影是韩弎坪同志你说服了你们的厂领导,然后一个人跑来京城把它送出国的?”
“我运气比较好,一路上都遇到了贵人。”
“你也说了是在路上遇到的贵人,这至少说明你已经去做了,如果你连第一步都没有迈出去,又哪里能遇得到贵人呢?”傅琦接着道:“不过我比较好奇的是,韩弎坪同志你当时怎么会有那个想法?”
“这和浮生有关,那天下午我们峨影厂在放一部……叫什么片子我给忘了,但那是一部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获奖电影,当时浮生就说了句咱们电影什么时候才有机会出国呢,我就是受了他这句话的点拨,所以想试一试,万一成了呢。”
“没想到后来真成了?”
“是的,没想到后来真成了。”
“浮生同志,你在《斗牛》里的演技真的惊艳到我们了,但我听说你好像不是一个职业演员啊?”
“对,在演《斗牛》之前,我是一个外语助教。”
“那你是怎么做到在《斗牛》里的演技那么厉害的呢?”
“演戏是从小的一个爱好,加上我可能还有那么一点点天赋吧。”
“我认为浮生同志你在《斗牛》里的表现值得一座影帝。”
“谢谢傅琦同志的认可。”
“那你想不想来香港发展?其实你的戏路更适合香港。”
……
PS:月初求月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