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将士热情的招待了杨轩,宴席结束,俞大猷邀请杨轩继续相谈。
之前的聊天中,俞大猷只知道了杨轩和“上一任”国使的渊源以及其来历,更详细的内容,没有聊到。
对于海外的事,杨轩说的很多,但关于自己和“上一任”国使之间的关系,杨轩还是之前的说法。
他没有去编造更多的细节,俗话说说的越多错的越多,破绽也就越多,这个世上的聪明人很多,杨轩就说一些模糊的内容,细节让他们自己去脑补吧!
在杨轩回来的途中,他也去过很多地方,都是以“上一任”国使继任者的身份,所以证人还是有很多的。
如果要问“上一任”国使的骨灰在哪里,已经按照其遗愿,撒在大明的大海里了,你们自己去找吧?
在俞大猷试探杨轩底细的时候,杨轩也在通过俞大猷的嘴打听大明这些年的变化。
在此之前,他已经得知朱厚照在正德十六年就驾崩了,继任者是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,现在已经继位三十一年了。
朱厚照的英年早逝,确实是让杨轩意外。
他离开之前,已经留下了大夫和保镖,加上朱厚照那个时候已经掌权了,不应该死的这么突然才是。
杨轩打听朱厚照的死因的时候,只听到是落水后感染风寒而死的。
那柱子呢?
柱子难道没有救朱厚照吗?
杨轩自然不会想到,柱子会背叛。
在决定将柱子留给朱厚照之前,他就已经调查过柱子的背景了,干干净净,品行也不错。
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。
如果他当初再留下人监视柱子的话,那么监视柱子的人,也需要人来监视,这样一来,就成了无限套娃了。
可以说,杨轩已经尽最大的可能去保护朱厚照了,但最终他还是死了。
万事万物,皆有其定律,不可能一切都按照杨轩的意志去运转。
若说杨轩是变数,这是对的,他的存在已经影响了很多,但最大的变数,不是杨轩,是那一个个鲜活的人。
是人就会有欲望。
从古至今,人心人性一直都是这样的。
是无法预测的。
纵然杨轩已经做了很多事了,但他改变不了人心,所以兜兜转转,很多事最后还是回到原点。
有句话不是这么说的嘛,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。
一切都是一个轮回。
剖开所有事情的外在表现,就会发现,底层逻辑是一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