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提及北戴河音乐节时,她翻了一下表格。
“北戴河音乐节只有一档,100元一张,一张管一天,三天的联票,230块一张。”
“一百?”
听到这个数字,张辉有点惊讶,不是觉得太贵,而是太便宜。
那么多大咖,只要一百?
上面写的很清楚,这是一场万人演唱会,一百一张,一万张门票才一百万。
能回本吗?
张辉不是那种什么都不懂的小白,看过很多演唱会的他,稍微知道办一场演唱会的成本。
就说首体的租金,不同的时间段,办一场租金要30-50万,然后是音响系统、灯光、舞台架构、视频、演出费、安保消防、宣传推广、票务发售等等。
办一场成本保底要2-300万左右。
如果请大咖,出场费越贵,成本越高。
北戴河那边办一场音乐节,即使租金比首体这边低一点,一场办下来也得2-300个吧?
毕竟请了那么多人。
这不仅是歌迷的疑问,很多业内人士也奇怪,定价那么低,能挣钱吗?
挣钱?
当然挣不了什么钱。
但,也没有亏太多。
李杰又不是那种小白,定价100块,他只是给音乐节定个调。
音乐节就不要搞什么高价票的套路。
就国内的演出市场,定价动辄几百、上千块,那是普通人能消费的吗?
2000年燕京的人均月收入是多少?
对比95年的679元虽然翻了倍,达到了1311元,但这是平均数,大多数人都拿不到这个工资。
即使能有这个收入的人,看一场演唱会也不是一件小事。
两张看台票都得干掉半个月的工资,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,不心疼吗?
反正李杰没把价格定高。
一百块一张,其实都有点贵,但再便宜也不行,再便宜,后面办音乐节都得亏本。
后面的音乐节,他可不会每次都投入五百万那么多。
顶多2-300来万。
以这次的音乐节为例,三天的门票收入大概能有260万左右,扣除代售,能入账220万左右,然后赞助费收个几十万,现场摊位收点钱。
周边再卖点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