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关于那只叫‘多多’的渡渡鸟,我不能完全苟同你的看法。”
“因为,无论你是否愿意相信浮空城的记录、愿意相信你朋友们的记忆……但有一个东西,是真实存在的。”
我微微垂下眼帘,轻声接话道:“那枚捕梦网。”
“是的。”伊西斯声音很轻,在寂静中却异常清晰。
“它由婷婷亲手编织,并在查理十五岁的生日那天,作为礼物送到他手中。”
“从那一刻起,不管那枚羽毛源自何处,它都已经作为情感的载体,被赋予了意义,成为了现实的一部分。”
“而记忆,不论真假,都是有重量的。”
我能够理解伊西斯,也知道她并不是完全不支持我。
只是,比起那些天方夜谭般的推测,伊西斯更相信那枚捕梦网的存在。
在古埃及的神话中,物品并不单单只是物品。
人们深信,它们能够承载情感、记忆,乃至灵魂最本真的意志。
就像在《亡灵书》中所记载的那样:死者跟随阿努比斯进入冥界,最终要站在奥西里斯的面前,接受那场关乎永生的审判。
阿努比斯会将死者的心脏取出,置于天秤的一侧,而另一侧则放上玛特神那象征真理与正义的鸵鸟羽毛。
这场在天平上的审判,测量的并非是物质的轻重。
正如这里所谓的“心脏”,它的本质也从来都不在于构造自身的血肉,而在于其所承载的一切记忆、情感、意图,以及罪与信仰。
而此刻,那枚被我质疑再三的捕梦网,就像是“多多”遗留下来的那颗“心”。
即便那些记忆不一定真实,但它们都具备实在的分量,足以左右灵魂的去向。
它曾存在,而今仍在。
我知道,自从查理打开看过之后,它便静静地躺在一个无人问津的抽屉里。
无论我如何质疑那羽毛是否真来自“多多”,无论我多么想否认它的意义,都无法将它从这个世界抹除。
就像一根细长的刺,轻轻扎入那个被妄想吹得膨大的气球,几乎要将它戳破。
因为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,那才是最直观、最具体、最无可辩驳的证据。
所以,我没有再多说什么。
我只是低下头,声音低得几不可闻:“我明白了,我能理解。”
闻言,伊西斯没有顺势继续强调自己的观点,仅仅只是沉默地看着我。
她的眼神一如既往地平静,没有任何压迫感,不带指责,不含怜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