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中文网

第三中文网>天命: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> 第一章 忠心体国薛河东(第3页)

第一章 忠心体国薛河东(第3页)

被问之人,六十出头,须发花白,却尚壮健,面容沉毅,只是可能最近操劳过度,眼角微显疲惫之色,他闻言起身,躬身应道:“臣,谨遵王命!”

却此人,是薛世雄。

围困黎阳的隋兵退后,薛世雄、李善仁、陈敬儿等守黎阳的一干文武,俱已赶来了汲县。

“薛公。”李善道语气中带着敬意,“设若无公铠甲不解,亲冒矢石,临阵指挥,部署得当,黎阳难以坚守月余之久。公力保城池不失,功勋卓著。我已令拟旨,论功晋公河东郡公,迁右武卫大将军。”他顿了下,目光炯炯,“公既愿出镇东郡,便再授公山东道行军总管、抚慰山东大使之职。薛公,你需调何将、何士为佐助?但讲无妨,我无不准允!”

之前,薛世雄投降后,李善道已授他“上柱国”的勋官、“县公”的爵位,以及“左御卫大将军”的职务。此前授给他的这些勋、爵、职,已是很高的礼遇。

现在,授给他的这些勋爵、官职,更高一层。

“河东郡公”,无须多说,爵位从“县公”提升到了“郡公”,——薛世雄是河东郡人,将“河东郡公”的爵位授给他,且更显荣耀。“右武卫大将军”,只从品级来看,与“左御卫大将军”好像相同,俱十六卫大将军之一,但实际上,十六卫大将军之间,也是有高低之差的。薛世雄被擒时,任的隋官是“右御卫大将军”,军中惯例,左尊右卑,李善道当时以“左御卫大将军”改任他,已是擢迁。却比之“右武卫大将军”,“左御卫大将军”又低了一些。左、右御两卫是杨广在大业三时新置的卫府将职,於整个的十六卫大将军中,排位比较靠后,算第三梯队了。“右武卫大将军”不然,是第二梯队的前排将军号位,只次於职责为皇帝贴身近卫与核心野战军主将的左右翊卫、左右候卫这四个第一梯队的大将军,与左武卫大将军。

而“山东道行军总管,抚慰山东大使”,这更是对薛世雄莫大的信任和重用。

山东诸郡,固然李善道的势力还没有深入,然而随着宇文化及十余万兵马的大败,山东诸郡的各个割据势力,可以想见,势必对李善道都将会产生巨大的畏惧,——此前,最早降附李密,后又降服宇文化及的孟海公已经见机转舵,向李善道呈上了讨好的表章,表示了愿意听从他的号令,底下来,远的不说,东郡附近郡县的各路割据,很大可能也会像孟海公这样,即便不彻底归顺李善道,也将会改而从依附李密,变成在他两者之间骑墙。

於此关头,将“山东道行军总管,抚慰山东大使”此职授给薛世雄,无疑是对其的极高信任,是将“趁此大胜,经略山东,与李密在山东争夺地方”的重任,交托与了他。

薛世雄深知此任重大,又感李善道对他的信任,又觉压力很大。

他撩袍下拜,说道:“臣老朽之躯,得大王如此信重,诚惶诚恐!臣虽驽钝,感大王恩遇,唯有竭尽忠智,鞠躬尽瘁,定不负大王重托,为大王镇守东郡,抚靖山东,收拢人心,助大王成就宏图伟业!至若佐助僚属……。”他斟酌了稍顷,抬起头,说道,“臣只求两人相助。”

“何人?”

薛世雄说道:“黎阳得不失,非臣功,首赖王兄安抚民心,次赖陈敬儿智勇兼备。臣敢请大王,调陈敬儿为臣副将。山东多著姓,并诸郡长吏,颇隋之故臣,闻大王征河东,获郑元璹,其系故隋沛国公郑译子也,若得其人佐助,或有助收服荥阳诸郡士心,臣亦敢请大王调之。”

“郑元璹?”李善道看向了于志宁。

河东一战,汉军着实俘虏了好些降从李渊的隋臣。

郑元璹,是其中之一。

其族为荥阳郑氏的北祖洞林房,世代仕宦,为山东高门之一,如前所述,名列“五姓七望”。

他的曾祖郑琼为周之太常卿,祖郑道邕为周之司空,他的父亲郑译,历周、隋两代,俱为重臣。郑译的从祖郑文宽,妻为平阳公主,平阳公主是周文弟宇文泰皇后的妹妹。平阳公主没有儿子,宇文泰就让郑译过继给了她家。因此,郑译小时就被宇文泰亲近,总与宇文泰诸子玩耍。在周时,郑译就担任显贵之职,得拜沛国公,食邑五千户。

这个郑译,与杨坚是同学,两人关系很好。故而,杨坚篡周建隋的时候,郑译立下了建策之功,入隋后,摇身一变,又成了隋的开国元勋,进位上柱国,恕以十死。

尽管因其人轻险、贪财,杨坚后来疏远了他。不过论名声、影响力,他却依然很有分量。杨广继位后,郑译已死,杨广改革官职,废除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,以郑译佐命元功,诏追改封郑译莘公,以郑元璹袭。郑元璹凭借父功,官爵虽不如其父,却也颇是显贵。初授仪同大将军、袭爵沛国公,累转右武候大将军、改爵莘国公,再之后,迁文城郡守。

李渊起兵后,郑元璹献郡从降。李渊任他为太常卿。原本是被调任到长安朝中了,李世民援河东时,因汉军、刘武周两军夹击,声势逼人,以他曾为文城郡守之故,李渊特令他从军参佐。结果,於汉军与唐军的临汾等战时,他被突入文城郡的黄君汉部俘虏了。

像郑元璹这等俘虏,才能不出众者,李善道一概交给了时在河内督办辎重后勤的于志宁处置。

于志宁起身,行礼答道:“敢禀大王,王师还河北以后,即与宇文化及连番鏖战。郑元璹尚未授官,也没在军中,臣将他与别的一些俘臣,暂留在了河内待处。”

却是说了,郑元璹既然家世显赫,又本身先仕隋为右武候大将军、文君太守,官职不低,到了李渊手下后,也得到重用,却怎么会在汉军中,至今尚未得到授官、任用?原因也很简单。郑元璹与他父亲相同,人品不行,其父贪财好贿,他事亲,不以孝闻,清论鄙之。于志宁瞧不起他的品行,故此没有向李善道举荐他,授任职务,而是自行决定,暂时先将他闲置。

不意这个时候,他被薛世雄给提了出来。

于志宁回答完了郑元璹现下的状况后,迟疑了下,又说道:“大王,郑元璹虽出自荥阳郑氏,门第高贵,父祖显宦周、隋,但其品行有亏,事亲不孝,时论非之。臣窃以为,不可重用。”

李善道考虑了下,却明白薛世雄点名要郑元璹佐助的用意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