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热的血顺着手腕灌入袖口,掌心的伤口血肉模糊,他却丝毫感觉不到痛,比起心口尖锐的痛,这点痛根本算不得什么。
他是君,顾怀玉是臣。
他是徒,顾怀玉是师。
他是由顾怀玉养大的,在顾怀玉眼里,他永远是个孩子。
上有祖宗礼法,中有忠孝节烈,下有万民侧目、四海朝宗。
所凭的,不就是这些么?
一首《咏梅》传到相府里,不到半个时辰。
小太监跪在案前,战战兢兢地将琼林宴上的事一五一十禀报。
顾怀玉执笔未停,直到听闻谢少陵亲口承认诗咏之人为自己,笔尖才微微一顿,在奏折末尾晕出一团朱砂墨。
他抬起眼,语调淡得几乎没有情绪起伏:“嗯?他认了?”
小太监额头死死贴在地上:“谢状元亲口承认,《咏梅》之梅,正是相爷您。”
顾怀玉缓缓眯起眼。
谢少陵认得他是“梅公子”,倒不意外,当日亲手写下“瑜”字,本就没打算隐瞒。
可他没料到,这位状元郎竟敢在清流党环伺、文武百官面前,当堂投诚,毫无遮掩。
此举无异于扇了董太师一记响亮的耳光。
若是内奸,那未免太拙劣,清流党也不是蠢到当众让人煞自己威风。
谢少陵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?
顾怀玉握着笔杆,笔尾若有所思地点着下颚,漫不经意问:“你说,他想从本相这讨到什么?”
小太监支吾两声,小心翼翼道:“听说谢状元仰慕相爷风采。”
顾怀玉被逗的轻笑,“他仰慕本相?”
不想要他的命就已经很好了。
他不怕谢少陵居心不良,麾下已经有个沈浚了,再来一个正好凑一对,看他们能翻出什么浪来。
不过,既然谢少陵决心要投奔他,他该表的态也得表一表。
小太监不敢回答,却听头顶传来一声慵懒的吩咐:“去跟云娘说,将本相方才吃剩的半碟桂花糕留下,一会谢少陵来了,本相要亲自送给他吃。”
这是照着“汉高祖赐食”的典故来演的,当年汉高祖危难之际,韩信来投,高祖大受感动,将正在吃的点心分与韩信一半。
谢少陵饱读诗书,应当明白他礼贤下士的意思吧?